• 欢迎光临启仕教育官方网站
  • 当前位置:首页 > 公选干 > 备考信息 > 正文

    公选干考试基础知识——领导理论的历史演变

    日期:2015-12-25 16:19:00   来源: 启仕教育   编辑:小启
    领导是一个社会组织系统。这个系统由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环境三个要素构成。
        (l)古典学派。这种理论认为领导的本质是权力或支配力,它是由组织给予领导者的,领导只有借助于权力,才能有效地完成组织的任务和目标。这种观点反映了资产阶级对待无产阶级的冷酷无情的权力和支配关系。
        (2)品质理论。这种理论是从领导个人的个人性格品质来分析领导的成败,以寻求领导者的个性特征与其工作成效之间关系的一种理论。从历史发展而言,可分为早期品质人格论和现代品质人格论。
        (3)行为学派。这种学派认为,领导的本质是一种影响力,它是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互相作用中形成的,领导者借此相互作用来引导被领导者的思想和行为以实现组织的目标。它主要研究领导方式与领导作风对组织行为及其成果的影响。
        (4)情景理论。这种理论认为,领导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通过与被领导者的交叉作用去实现某一特定目标的一种动态过程。领导的有效行为应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它是研究领导行为应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理论,因而也叫做应变理论或权变(相机)理论。
        在我国,关于领导科学概念的提出,大体是在1979年到1981年期间。198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中央党政机关干部教育的决定》,把领导科学列为党政干部必须学习的共同业务基础课之一。1982年到1983年间,首先在党校系统开始,研究建立领导科学体系问题。自从1984年以来,无论是学科建设,还是干部普及宣传与实践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相关热词搜索:基础知识 理论 历史
    启仕教育公考微信二码
    启仕简介启仕荣誉联系我们媒体关注法律声明免责声明人才招聘合作加盟
    Copyright@ 2012 www.qs101.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启仕教育 版权所有
    鲁ICP备16004560号